<track id="vttrr"><ruby id="vttrr"></ruby></track>

        <track id="vttrr"></track>

        <pre id="vttrr"><b id="vttrr"><b id="vttrr"></b></b></pre>

        <pre id="vttrr"></pre>

            山東蘭陵:農村電商成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新引擎
            發布日期:2022-11-17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振 通訊員 黃德萌 臨沂報道

              “我們這個水蜜桃香甜可口,汁多鮮美,一口咬下去,汁水都能爆出來。皮薄核小,果肉厚實,愛吃桃的一定要試一下……”在山東蘭陵縣尚巖鎮北尚巖村的農產品銷售直播間里,縣住建局派駐村第一書記周虎,正賣力的為網友介紹該鎮的魯桃,介紹產品的空隙,周虎還不忘介紹尚巖鎮的文化淵源、地域特色、旅游資源等,收獲眾多網友關注和點贊。

              在蘭陵縣,像周虎這樣的農產品“帶貨主播”,正逐漸成為新農人趨之若鶩的一項新職業,而通過互聯網的電商平臺,實現本地特色農產品的上行和外銷,也正在成為當地做大農業產業鏈,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新引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電商近年來發展迅猛,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不僅推動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也對農村地區供給側改革、助推完成扶貧攻堅、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蘭陵縣作為農業大縣,自然條件優越,農產品資源豐富,常年糧食播種面積149萬畝,產量13億斤。蔬菜種植面積120萬畝,產量500萬噸,被譽為“中國蔬菜之鄉”,在發展農產品電商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依托電商產業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爭當鄉村振興排頭兵,蘭陵漸入佳境。

              2021年初,蘭陵縣在《蘭陵縣農業農村“十四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指出,要引導農業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農資配送企業、龍頭物流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帶動更多中小微農村電商主體發展。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電商企業幫帶等方式,加強農村電商培訓,積極引導返鄉大學畢業生、大學生村官、農村青年、退伍軍人等參與農村電子商務,著力培養一批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帶頭人。加快培育一批農產品電商平臺企業和農村電商服務企業,支持電商、物流、商貿、供銷、金融、郵政、快遞等企業參與農村電子商務,提供配套支撐服務。鼓勵有條件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一體化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加快農產品電商平臺與農業產業化基地、大型超市、大型餐飲企業對接。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對接電商平臺。

              《規劃》還包括在農企園建設蘭陵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用于電商人才和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人才孵化以及為電商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2022年初,蘭陵縣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為契機,緊緊圍繞農村電商發展實際,不斷健全完善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讓農村電商為鄉村振興提供發展新動能。

              整合快遞物流,打造線上銷售新引擎

              蘭陵縣地處山東省南部、魯蘇交界,境內有3條高速出入口,距棗莊高鐵站80公里,距臨沂機場40公里,距日照港130公里,交通便利。優越的地理位置賦予蘭陵得天獨厚的物流優勢,物流行業得到蓬勃的發展,也為農產品上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蘭陵縣盛產大蒜,1999年被中國特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大蒜之鄉”。2007年10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蒼山大蒜”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蘭陵縣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專業合作社帶動、標準化生產等眾多舉措,逐步形成了以神山鎮、向城鎮、尚巖鎮等十余個鄉鎮30余萬畝的種植規模,產量350萬噸,蒜薹1.9億斤,雜交蒜薹3000萬斤。當地以蒜薹、大蒜頭為主的冷藏企業310家,大蒜深加工企業248家,形成脫水蒜片、蒜粒、蒜粉、蒜汁、蒜油、蒜鹽、蒜醬、糖蒜、醋蒜、蒜水飲料、大蒜口服液等10大系列60多個品種。

              由于上市時間集中,長期以來種出來的大蒜和蒜薹主要靠經銷商到地頭收購,菜農基本沒有議價權,市場需求也會制約大蒜和蒜薹的價格,有時會遇到豐收卻不增收的情況。

              隨著蘭陵縣農村電商的發展,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逐步完善,生鮮電商、直播電商得到快速發展,蒼山大蒜的銷售也逐漸向線上銷售轉移。

              據蘭陵縣向城鎮東張莊村凱利園家庭農場的付慧琳介紹,受疫情影響,從2020年他們便開始嘗試電商銷售,拓展線上市場。在物流運輸受沖擊較大的情況下,線下銷售受挫,經過與快遞公司溝通,產品可以通過快遞發貨,快遞車可以一步到位開到農場收貨,及時將線上銷售的產品發往全國,實現了農產品銷售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傳統運輸和快遞配送并行的模式,有效解決了特殊時期銷售困難的問題。

              截止目前,凱利園家庭農場通過拼多多平臺每月銷售額可達20余萬元。大蒜、蒜薹等產品通過電商渠道賣到了全國,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寬。

              走上電商渠道的蒼山大蒜,只是蘭陵加快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促進農村電商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縮影。

              2021年10月10日,蘭陵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蘭陵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共同配送體系,首先整合縣內快遞物流企業,建設集倉儲、物流、分揀、配送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縣級公共物流倉儲配送中心。推進物流信息化建設,建立共同配送的物流機制,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縣域物流快遞配送能力,發展智慧物流。整合縣域內“郵政、三通一達”等快遞企業開展市場化合作,重組城鄉物流配送運輸團隊,建設以上行為主的農產品倉,以下行為主的工業品倉,實現統配、統收,降低管理成本。

              其次,建立共同配送的物流服務體系。依托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共配管理系統,實現實時查詢、跟蹤服務等功能。以村級電商服務點為主體,搭建村級物流服務網點,覆蓋區域內網購品的配送和網銷品的收集轉運。積極與省內外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生鮮連鎖超市開展農批零對接、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等各種形式的產銷對接,進行直供直銷,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重點支持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實現縣級物流統倉共配中心到各鄉鎮和村級快遞物流站點每日配送,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頸。

              第三,積極探索農產品冷鏈物流。針對蘭陵生鮮農產品積極探索建設集產地預冷、冷凍運輸、冷庫倉儲、定制配送等為一體的全冷鏈物流,為蘭陵蔬菜農產品產業發展電子商務提供物流配送支撐。支持相關企業。建設小型冷庫,重點幫助“一鄉一品”、“一村一品”農產品的冷藏保鮮和低溫運輸,提升農產品的品質保障,促進農產品上行。

              黨建引領助推鄉村振興

              硬件設施、物流網絡只是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農村電商蓬勃發展,更重要的是要靠環境和服務。蘭陵縣始終把發展電商賦能作為助推經濟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依托自身優勢,積極招引電子商務平臺和電商企業,大力推進“電商+網紅+直播”的網絡直播帶貨模式,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釋放新活力。

              第十屆蘭陵(蒼山)蔬菜博覽會期間,由蘭陵縣商務局舉辦的2022蘭陵新農人直播大賽吸引了各鎮街駐村第一書記的帶頭參與。近百名由駐村第一書記、村干部、退役軍人、返鄉創業青年、電商企業從業人員、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合作社負責人以及直播達人組成的17支參賽隊紛紛走進直播間,進行助農直播帶貨。

              “中國大蒜看蒼山,蒼山大蒜數神山,主要特點香、辣、粘……”聯通公司派駐神山鎮甄劉莊村第一書記魏士友在直播間介紹起蒼山四六瓣大蒜時滿滿的自豪感。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他利用公司優勢,在5G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電商助農、做好“數字鄉村”建設,“數字”慧農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他所在的村于今年成功入選山東聯通首批數字鄉村示范點。

              第一書記走近直播間不僅僅是為了推銷產品,同時還會通過講述蘭陵歷史文化和駐村故事,帶領廣大網友了解蘭陵、走進蘭陵。

              山東出版集團派駐下村鄉上村村省派第一書記陳健南通過在直播間吹奏蘭陵縣天際樂器制作有限公司生產的陶笛,不僅推銷了產品,同時通過介紹非遺文化,把當地的特產、人文、文化、鄉村故事和地域歷史通過直播傳播出去。

              由于第一書記的帶動,蘭陵縣的大蒜、牛蒡、粉條、糖蒜以及黃瓜、皺皮辣椒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得到了廣泛的宣傳。

              據統計,本次直播大賽累計實現網絡零售額196萬元,累計觀眾人數達到144萬人。直播不僅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對做大做強農產品區域品牌、推廣“蘭之惠選”特色商品,助力鄉村振興,帶動當地網零額提升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電商賦能幫助脫貧群眾點亮致富夢想

              發展農村電商和開展直播大賽、電商創業大賽,一方面可以挖掘和培育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本土電商創業人才團隊,營造濃厚的電商創業氛圍,助力蘭陵當地農產品銷售,幫助困難地區的困難群眾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能夠鼓勵脫貧地區農戶和脫貧地區畢業生返鄉創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蘭陵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以第一書記為紐帶與脫貧農戶建立幫扶帶動關系,如企業有用工需求,第一時間告知第一書記或脫貧人員,錄用人員方面則優先考慮村里有就業愿望的脫貧人員。同時,通過加大脫貧人口電商技能培訓,不僅為脫貧人員解決了技術缺乏的難題,而且幫他們樹立了自強、自立的意識,從而讓脫貧人員順利實現就業,增加收入,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杜高中原本是蘭陵縣的一位普通農民,經過政府引導幫扶通過種植蔬菜成功脫貧,這次跟著第一書記參加直播大賽,第一次接觸電商直播,便勾起了他極大的興趣,不到一周的時間便從一個“電商小白”一舉成為鎮上的“小網紅”,由于風吹日曬,膚色較黑,被網友親切的稱作“大黑?!焙汀昂谂8纭?,回去后,他不僅可以自己直播,還參加了縣里組織的電商講師培訓,通過分享直播心得引導更多村民直播賣菜。疫情期間,脫貧后的杜高中不忘回報社會,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在獲悉臨沂費縣物資缺乏后,第一時間將自己辛苦種植的一萬斤生菜和一萬斤茄子無償捐了出去。目前,他正在籌備自己的直播小屋,嘗試打造全縣第一間固定的“地頭直播間”。

              無獨有偶,菜農郭學深也是通過直播大賽深深迷上了直播帶貨,在萵苣豐收的季節,由于市場行情不好,菜農損失嚴重,當線下銷售一斤只賣幾毛錢的時候,他種植的萵苣通過直播賣到了三塊多一斤,彌補了大部分損失。他不僅自己干直播,還帶動了自己愛人一起直播,現在他每天的網上訂單多達上百單。

              在蘭陵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人員的幫助下,杜高中和郭學深從“直播小白”成長為“平臺大咖”,現在他們除了經營自己的菜地和店鋪,其他時間都泡在電商中心里,既可以直播帶貨推廣家鄉特色產品,又能在電商中心不斷學習知識提升水平。

              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就是新農活,空閑之余再到蘭陵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參加電商培訓儼然成為當下蘭陵農民的新時尚。

              發展農村電商,農村電商帶頭人培育是關鍵

              鄉村振興,電商興農,人才是關鍵。農村有了人才支撐,農業才能更好地發展起來,現代化農業建設步伐才能加快,鄉村才能振興。新型農民培訓是我國農村發展必須要走的一條路,蘭陵縣非常注重電商新農人的培育、農村電商人才隊伍也在不斷壯大。

              今年9月,經過升級改造的蘭陵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正式運營,電商人才和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人才孵化基地也同步投入使用,開始著力開展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對返鄉人才、大學生、退伍軍人、合作社社員以及脫貧群眾等開展電商理念培訓、技能方法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等不同層次培訓。培訓課程涵蓋產品包裝、攝影美工、直播帶貨、網店運營等內容。為方便學員學習,蘭陵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根據學員實際情況臨時開設了周末課堂和夜間課堂,并隨時豐富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培訓內容,為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提供支撐。

              通過建立培訓人員檔案和電商人才檔案,全面掌握電子商務從業人員情況和企業電子商務人才需求情況,對電商人才進行分類管理,推動完善人才引進和培訓機制;通過對培訓進行跟蹤,提供后續實踐指導和創業孵化服務,確保培訓實效建立培訓長效機制和轉化機制;

              通過指導對接就業用工,與蘭陵縣內優質電商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強化電商培訓與就業用工對接,建立人才交流合作雙向選擇機制;以此培育一批農村互聯網“雙創”帶頭人和一批直播電商人才,推動返鄉創業創新,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培訓農村電商帶頭人,關鍵看效果。通過對已培訓人員跟蹤服務,提供輔導、進行創業孵化等定向服務讓學員成為農村電商創業的先鋒,發揮他們的帶動作用才是目的。

              蘭陵印象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蘭陵當地非遺食品線上銷售為主,兼顧初級農產品的開發、優質農產品供應鏈打造和品牌賦能的專業電商公司,公司入駐蘭陵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后,迅速組建了一支包括主播、運營、技術和客服人員在內共10余人的電商團隊,重點打造“沂河橋”牌非遺食品,該公司采用數據化運營,通過品牌賦能推出的“沂河橋”牌紅薯粉條和長城辣椒醬每天銷售額均保持在萬元以上。

              11月11日,蘭陵縣的李玥凝女士在蘭陵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成功注冊電商服務公司,拿到了自己公司的營業執照。由于發證當天恰逢雙十一,是全民熟知的電商購物狂歡節、網絡促銷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成立公司,李玥凝感覺非常有紀念意義。

              據李玥凝介紹,她之前在浙江義烏工作期間接觸了電商,義烏的電商環境和全民創業的氛圍深深觸動了她,便返回家鄉準備創業。在獲悉蘭陵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正在進行電商培訓,便主動報名參加學習,通過學習了解到蘭陵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不僅提供免費的攝影美工、直播帶貨、網店運營等課程,同時還可以對參訓人員跟蹤服務,提供創業輔導、企業孵化等定向服務,便將她創業的想法告訴了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了解到她精通攝影并從事過商品靜物拍攝的特長后,建議她成立一個專門提供電商產品拍攝的服務公司。同時還免費為其提供了約30平米的辦公室,并且免收水費、電費、物業費等多項費用,并且積極提供創業指導服務。

              11月15日,山東沂蒙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正式落戶蘭陵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該公司以弘揚非遺傳承、宣傳蘭陵文化、推廣沂蒙產品為宗旨,以協助脫貧群眾銷售滯銷農產品,助力蘭陵農產品線上銷售、拓寬山東優質商品的電商渠道、加快建設蘭陵農村電子商務支撐保障體系、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為己任,依托蘭陵當地的特色優勢和資源稟賦,聚焦三農,立足三農,服務三農。

              短短一個月時間,通過電商培訓和對已參訓人員創業指導,蘭陵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孵化的電商公司就達到16家。

              通過持續指導各鄉鎮(街道)強化對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等實操性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學會電商直播、開通網店、短視頻制作、網站運營、舉辦直播大賽等多種活動,僅半年時間,蘭陵縣已累計免費培育農村電商人才以及創業帶頭人600余人次,并通過培訓篩選出一批20多人的本地電商講師,為蘭陵農村電商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之而來的,是蘭陵農產品上行數量也越來越多。據山東省商務廳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蘭陵縣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合計4551.3萬元,同比增長61.3%。農村累計網絡零售額80382萬元,同比增長13.1% 。網絡零售店鋪數9279家,當年開展電商零售業務企業783家,直接從業人員2797人,同比增長25.8%。

              雖然目前蘭陵縣的農村電商發展剛剛起步,但依托蘭陵獨特的資源和區位優勢,后續發展潛力巨大,只要堅定不移堅持新發展理念,引領導高質量發展,蘭陵的農村電商就一定能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0.075600s